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步骤 革兰氏染色原理

2024-04-30 1067 明贵知识网

一、革兰氏染色的原理


1、G+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致密网状结构组成,壁厚,类脂含量低,交联度高,用乙醇处理后,发生脱水作用,肽聚糖层孔径缩小,透性降低,从而使结晶紫-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再细胞内,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。


2、G-肽聚糖层较薄,交联度低,含较多类脂质,故用乙醇处理后,类脂质被溶解,细胞壁孔径变大,通透性增加,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,细胞被脱色,经沙黄复染后呈红色。


二、革兰氏染色的步骤


1、制片


涂片——干燥——固定


2、初染


滴加结晶紫染色1~2分钟,水洗;


3、媒染


用碘液冲去残水,并用碘液覆盖1分钟;


4、脱色


滴加95%酒精,脱色30秒,立即水洗;


5、复染


用番红液复染1~2分钟,水洗;


6、镜检


干燥后,用油镜观察。先低倍镜再高倍镜。油镜使用结束后,要及时用擦镜纸擦干净镜头,避免香柏油残留。

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步骤 扩展

革兰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、媒染、脱色、复染等四个步骤。未经染色的细菌,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,故在显微镜下极难区别。

经染色后,阳性菌呈紫色,阴性菌呈红色,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,从而用以分类鉴定。染色原理: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,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,再用95%乙醇脱色。

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步骤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